教学设计语文(推荐42篇)

时间:2025-07-21 08:37:34
教学设计语文(推荐42篇)[此文共64466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2篇《教学设计语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教学设计语文》相关的范文。

篇1: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4、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生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刚从童年走来,童年的生活总是充满快乐的,童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阴云,有误解,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风筝》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二、鲁迅简介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鲁迅及作品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鲁迅。

三、检查预习的情况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à憔悴qiáocuì模样mú嫌恶xiánwù可鄙bǐ什物shí惊惶huáng瑟缩sè

惩罚chéng虐杀nüè宽恕shù苦心孤诣yì堕duò蜈蚣wúgōng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嫌恶怒nù愤怒堕duà堕落

赚zhuàn赚钱恕shù宽恕坠zhui下坠

诀jué诀别

决jué决策

抉jué抉择

3、多音字:

恶:è凶恶ě恶心wù嫌恶

什:shí什物shén什么

模:mó劳模mù模样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注意感情的把握。

2、学生自由读课文,探讨问题:

⑴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⑵具体写我粗暴地干涉弟弟玩风筝一事,是哪几个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问题,明确答案。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探讨问题

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体验与拓展

1、你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有哪些感受?

(从亲情、自我批判、社会批判、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来谈都可以。)

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四、布置作业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那么还有哪些行为是人的天性呢?请大家课后收集有关天性的名言。

篇2: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一般古诗。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引导生看图,读诗、品句进行总结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诗意,懂得爱惜春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引出课题:春晓。

解题:解释“晓”的意思。

2.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二声。(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2)指名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思考)。

3.细读课文

结合插图与实际理解前二句诗。

(1)这两句诗大致写什么意思(看图自悟,讨论)。

(2)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所查字义来分析)充分想象。

(3)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

(4)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仿照上面两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两句。

4.再读课文,准确把握。

指导朗读: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1)确定读诗情感(赞美、喜爱);

(2)自己试读;

(3)和同学交流;

(4)指名读,读读评评,并配乐朗读。

5.拓展延伸:古诗中,描写春天景色还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说一说大家自学一下,如《咏柳》(学生自学,师点拨)

五、板书设计

篇3: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鸟和青蛙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难点:初步理解寓意,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目光短浅。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根据之前所学过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引入今天要讲解的课文主人公――青蛙。学生交流之前对青蛙的认识。教师点评总结,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初读美文,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重点讲解”“际”的读法,“观”和“沿”的写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大话”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发言对青蛙和小鸟的看法,教师相继指导点拨。

2.精读美文,品悟表达

(1)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青蛙和小鸟的的不同语气,学生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此处隐藏69849个字……塞顿开——虽然隔得远,但是他的心是很近的。

在此,我让学生们顺着这个点深入谈,请了三四位孩子来补充,谈得很不错。

等这一处整完的时候差不多就只剩下十分钟了。这个时候,只能做些取舍。是抓“明月”还是“绿”?答案显而易见。

引导学生读课后的“资料袋”,对比读。(这个对比读很有必要,我似乎太随意了,以致不少学生并没有对“绿”的好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感受,导致后面的引导很辛苦。)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板书关键词——生机勃勃。色彩美。诗情画意。柔美。

剩下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课堂作业本上关于“绿”的一道题目,要求用一段文字来表达。时间匆匆,只能让学生用课后的时间了。

篇42: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课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钱学森乘一艘巨轮在海上航行了15天,终于返回祖国。第二自然段写钱学森在美国留学但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第三、四自然段讲了新中国的诞生使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的留学生感到格外兴奋,钱学森渴望早日回国。第五、六自然段讲钱学森克服阻挠,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踏上归国的航程。第七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之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课文的语言、朴素。通过人物语言,具体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如第二自然段中钱学森在生活富裕和工作条件优越的情况下说的一段话,表现了钱学森时刻想念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第四自然中钱学森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饱含深情袒露心迹的话语,更让读者感受到钱学森那颗拳拳报国之心。课文中的插图有助于配合课文的理解。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教学难点:

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仅仅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钱学森:1911年生,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年到美国留学。1938年获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航空大师卡门,成为卡门最得力的助手。卡门曾说:“36岁的钱学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对发展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三、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检查一读效果。

2、二读课文。

(1)提出二读要求。

(2)检查二读情况。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2)检查讨论。

A、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B、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新中国的诞生使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感到格外兴奋,钱学森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第四段(第5、6自然段):写钱学森克服阻挠,在我国政府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踏上归国的航程。

第五段(第7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明确要求

1、自读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

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

圈画出这一段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内心活动的词句,结合书上的插图,读一读,体会钱学森归国时的心情。

(2)抓住重点句品读。

(3)感情朗读。

钱学森一艘巨轮返回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2、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出示钱学森的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a、为什么钱学森要强调“我是中国人”?

b、钱学森在美国时做怎样的准备?目的是什么?

(3)朗读加深理解。

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虽然当时他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让我们用心朗读体会主人公的一片爱国热情。

(4)小结并板书。

身在异国待遇优厚生活富裕

(心系祖国一切……都是……为的是……)

3、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导语: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发怎样?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3)出示重点句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a、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这一天”指的是什么时候?

b、为什么说“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c、这段汉化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读。

三、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准备新授

1、课文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哪些词句反映了他那高尚的爱国情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

二、精读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

2、“卓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钱学森的贡献是卓越的?

3、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本文具体地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回国后,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他热爱祖国的高尚的情怀。

2、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用人物的语言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的爱国感情是那么强烈,要多加体会。

《教学设计语文(推荐42篇)[此文共6446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